46wk2GmL84J city.huanqiu.comarticle云南双柏:打造“森态双柏”金字招牌 “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e3pmh1nv4/e7td1t7it“听说这里四季瓜果飘香,来到这儿特别放松,可以体验的田园风光很多。我们已经来两天了,打算再待几天……”来自昆明的游客李先生,对田野风光依依不舍。走进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绿汁江畔的大麦地镇自驾游营地,阵阵欢声笑语传来。游客们在这里自助烧烤、采摘水果、纵情戏水、沙滩排球……享受着难得的田园乐趣。多样的气候和产业,吸引了众多企业在双柏县落地生根。双柏县三江葡萄庄园于2012年进入大麦地镇,建立了集生产、储藏、包装、销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2016年,被认定为楚雄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所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大庄镇,网红彩稻田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稻+鱼”种养殖模式,在鼓起群众钱袋子的同时,也打响了双柏“谷花鱼”这一生态品牌。每年的农民丰收节前后,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挽起裤腿,享受下田摸鱼的乐趣。打造“森态双柏”金字招牌近年来,双柏县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绿汁江流域5万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马龙河流域3万亩热作和水产养殖示范区、爱尼山10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园区、大麦桂片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种植加工园区、河口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为主的“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双柏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设一批“森态双柏”品牌产品标准化种养殖业示范园,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农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打造出“森态双柏”金字招牌。目前,全县共有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22个,取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107个。打造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群众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84家,创办各类合作社555个,创办种类家庭农场114个。同时,双柏积极挖掘乡村旅游最具潜力的亲子、养生、养老三类市场,推动本土元素向产品转化,把田园、康养与文旅模式结合起来,形成富有特色的田园康养小镇,打造了一批大健康产业链品牌。通过游学团、亲子团、旅行团、采风团、养生团等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运作模式,建设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把田园综合体发展成高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虎乡大地徐徐展开。电商助力“双柏花茶”品牌午后,双柏县级物流分拨中心到各村送包裹的物流车,驶往双柏县安龙堡乡的道路上。这次,双柏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讲师付恬,给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袁冉带来了需要的东西:“看到没,这是给你配备的直播设备,走,我们这就给你装好。”在调试好直播设备后,付恬和同事将服务站里的几大袋金银花装进了车厢。而车厢里,前面几个村收购的金边玫瑰、蒲公英等花茶,已经装满了大半个车厢。和袁冉清点货款后,付恬和同事踏上了回程的路。闻着从车厢里飘出来的各种花草香,付恬颇为感慨:“这些村子里的花茶质量非常好,纯天然、无污染,但以前卖不出去,都是群众自己采了喝;顶多,在街天时拿到集市卖一点,太浪费了。现在物流到村后,只要质量过硬,根本不愁销路。”为了打造合格的电商产品,双柏县建立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技术,为农产品做好“身份”标识,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再到流通全程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了产品质量。同时,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额物流服务体系,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交通脉络。双柏还充分挖掘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针对农村群众开展电商人才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电商、从事电商。以生态环保为“双柏花茶”的产品要求,推出金边玫瑰、金银花、金丝皇菊、蒲公英等36种电商特色农产品品牌,合力打造“云森谷”公共品牌。目前,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共同发力,双柏县金银花、金丝皇菊、蒲公英等花茶的销售订单,从一天几瓶到一月超20万瓶;月销售额达到300万余元,助农增收达110万余元。“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近日,白竹山茶园里又迎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背着竹筐,跟着资深采茶师傅学习茶叶采摘,穿梭在绿意盎然、重重叠叠的茶园里,一片欢声笑语……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自今年2月以来已开展多期。 “不仅假期有旅行团来,平时也有不少散客慕名而来,体验采茶制茶。我们将游客接待点和生产车间分开,既能接待又能生产。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仅宣传和弘扬了古法制茶,又增加了收入,还给群众创造了更多工作机会。”聊起茶厂的经营现状,茶厂负责人周先生总有说不完的话。在“茶旅”经营模式下,以“体验式”将每一片茶叶的故事传承;通过无声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法脿、了解法脿。找到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子”,既装满了“茶篮子”,又鼓了“钱袋子”,切切实实带动了群众增收增效。近年来,双柏县法脿镇依托白竹山万亩有机茶园,立足彝族古老的“笙文化”,不断探索“茶旅”“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当地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拓宽茶农增收致富路径,助力了乡村振兴。目前,全镇共有茶园面积8000多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以白竹山为中心辐射全镇8个村委会273户群众发展茶叶种植。2021年,茶叶产值达3920万元。“茶旅”融合发展,打造了“绿色茶银行”特色品牌,弘扬了特色茶文化,为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了力量。白竹山麓,虎笙湖畔,漫山遍野的茶园茶树,不仅是法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打开幸福之门的“金叶子”。(文/张密 李张慧图/李海燕 李红梅)164568225571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寒玥环球网164568225571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c057f2411662865bb94ce987c09cb69u1.png{"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听说这里四季瓜果飘香,来到这儿特别放松,可以体验的田园风光很多。我们已经来两天了,打算再待几天……”来自昆明的游客李先生,对田野风光依依不舍。走进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绿汁江畔的大麦地镇自驾游营地,阵阵欢声笑语传来。游客们在这里自助烧烤、采摘水果、纵情戏水、沙滩排球……享受着难得的田园乐趣。多样的气候和产业,吸引了众多企业在双柏县落地生根。双柏县三江葡萄庄园于2012年进入大麦地镇,建立了集生产、储藏、包装、销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2016年,被认定为楚雄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所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在大庄镇,网红彩稻田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稻+鱼”种养殖模式,在鼓起群众钱袋子的同时,也打响了双柏“谷花鱼”这一生态品牌。每年的农民丰收节前后,各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挽起裤腿,享受下田摸鱼的乐趣。打造“森态双柏”金字招牌近年来,双柏县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绿汁江流域5万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马龙河流域3万亩热作和水产养殖示范区、爱尼山10万亩道地药材种植园区、大麦桂片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白竹山万亩优质茶园种植加工园区、河口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为主的“一园区六片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双柏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为主攻方向,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设一批“森态双柏”品牌产品标准化种养殖业示范园,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农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打造出“森态双柏”金字招牌。目前,全县共有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22个,取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107个。打造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群众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84家,创办各类合作社555个,创办种类家庭农场114个。同时,双柏积极挖掘乡村旅游最具潜力的亲子、养生、养老三类市场,推动本土元素向产品转化,把田园、康养与文旅模式结合起来,形成富有特色的田园康养小镇,打造了一批大健康产业链品牌。通过游学团、亲子团、旅行团、采风团、养生团等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运作模式,建设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消费热、农民富、品牌响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把田园综合体发展成高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虎乡大地徐徐展开。电商助力“双柏花茶”品牌午后,双柏县级物流分拨中心到各村送包裹的物流车,驶往双柏县安龙堡乡的道路上。这次,双柏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子商务讲师付恬,给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袁冉带来了需要的东西:“看到没,这是给你配备的直播设备,走,我们这就给你装好。”在调试好直播设备后,付恬和同事将服务站里的几大袋金银花装进了车厢。而车厢里,前面几个村收购的金边玫瑰、蒲公英等花茶,已经装满了大半个车厢。和袁冉清点货款后,付恬和同事踏上了回程的路。闻着从车厢里飘出来的各种花草香,付恬颇为感慨:“这些村子里的花茶质量非常好,纯天然、无污染,但以前卖不出去,都是群众自己采了喝;顶多,在街天时拿到集市卖一点,太浪费了。现在物流到村后,只要质量过硬,根本不愁销路。”为了打造合格的电商产品,双柏县建立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通过二维码技术,为农产品做好“身份”标识,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再到流通全程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了产品质量。同时,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额物流服务体系,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交通脉络。双柏还充分挖掘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针对农村群众开展电商人才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电商、从事电商。以生态环保为“双柏花茶”的产品要求,推出金边玫瑰、金银花、金丝皇菊、蒲公英等36种电商特色农产品品牌,合力打造“云森谷”公共品牌。目前,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共同发力,双柏县金银花、金丝皇菊、蒲公英等花茶的销售订单,从一天几瓶到一月超20万瓶;月销售额达到300万余元,助农增收达110万余元。“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近日,白竹山茶园里又迎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背着竹筐,跟着资深采茶师傅学习茶叶采摘,穿梭在绿意盎然、重重叠叠的茶园里,一片欢声笑语……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自今年2月以来已开展多期。 “不仅假期有旅行团来,平时也有不少散客慕名而来,体验采茶制茶。我们将游客接待点和生产车间分开,既能接待又能生产。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仅宣传和弘扬了古法制茶,又增加了收入,还给群众创造了更多工作机会。”聊起茶厂的经营现状,茶厂负责人周先生总有说不完的话。在“茶旅”经营模式下,以“体验式”将每一片茶叶的故事传承;通过无声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法脿、了解法脿。找到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致富路子”,既装满了“茶篮子”,又鼓了“钱袋子”,切切实实带动了群众增收增效。近年来,双柏县法脿镇依托白竹山万亩有机茶园,立足彝族古老的“笙文化”,不断探索“茶旅”“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当地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拓宽茶农增收致富路径,助力了乡村振兴。目前,全镇共有茶园面积8000多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以白竹山为中心辐射全镇8个村委会273户群众发展茶叶种植。2021年,茶叶产值达3920万元。“茶旅”融合发展,打造了“绿色茶银行”特色品牌,弘扬了特色茶文化,为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了力量。白竹山麓,虎笙湖畔,漫山遍野的茶园茶树,不仅是法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打开幸福之门的“金叶子”。(文/张密 李张慧图/李海燕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