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P4jvGOd2w city.huanqiu.comarticle云南:最美民宿村 追寻诗和远方/e3pmh1nv4/e3pu0ucu5“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这是大师林语堂笔下的庭院,也是许多人对生活孜孜以求的理想之所。而如今,在距离城市高楼广厦不远处,一方方错落有致的庭院,能听鸟语花香,能看日升日落,能找乡愁记忆,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生活中,寻找梦中的诗和远方。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花箐社区严家庄村,这个被昆明网友称为“最美民宿村”的村庄,穿过承载岁月雕刻的斑驳土墙,一个个收拾得整洁精致的院落出现在眼前,青瓦土墙,院里曲径通幽,花香四溢。严家庄迎来“吃螃蟹的人”而就在几年前,严家庄还鲜为人知,村里大部分房屋都是土木瓦结构的土基房,人畜混住,居住条件非常差,村民的收入只能靠务农和外出打工。来自江西赣州的何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他第一次来到严家庄,看到村里斑驳的土墙和上百年的老房子,他找到了商机。“我之前是做建筑行业的,现在有了转行的想法。已经在全国考察了好几个机场,最终还是因为昆明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选择了昆明。敲定昆明后我就在网上查地图,查到严家庄这个地名后,我顿时产生了去看一看的想法。”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何极觉得自己和严家庄有难解难分的缘分。“当小何找到我,要租我家房子时,我还觉得有些意外和惊喜。我完全没想到,还会有人来租我们这里的老房子。老房子年久失修了,如果自己修缮的话还需要一笔资金;现在租出去,还可以带来可观收入。我已经60多岁了,这个年龄出去打工也不现实,平时没啥收入。我的房子从2016年出租到现在已经6年了,每年租金在3.5万元。”群众李喜,对现状很满意。在何极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改造,严家庄第一家民宿燕栖四合开业了, 民宿由3个四合院组成,占地近4亩。走进别致的四合院,有磨盘做踏脚石,枯树根雕做吊灯,古旧米柜改成桌子,旧木窗做前台背景墙,枯木挖成的花盆,竹子搭成的过道,就着墙壁凿出的橱璧,保留原始土砖覆盖玻璃构成的墙景……山石造景,小桥流水,一切都是修旧如旧的风格,保留着最初的原始风格。民宿经济在村里开花结果看到何极的民宿开起来,并尝到了甜头,一批民宿犹如雨后春笋在严家庄落地生根。郑鹏飞是何极的朋友,在何极的极力邀请下,他也来到严家庄进行考察,同样是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烤烟房、猪圈、牛棚等,经过一年的改造,成了家网红民宿。“我们取名不见即花,意为现实不及想象之美,就是要打造为那些想要片刻逃离城市喧嚣的人群,留一处可以发呆和想象的院子,远离尘世却又不离城市。”郑鹏飞的民宿开起来后,村里的民宿逐渐多起来了。1974年,昆明铁路局响应国家号召,组织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严家庄建造了砖混结构的知青楼,知青与当地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2020年,一家知青文化餐厅在这里开了起来,在知青楼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的红色记忆进行改建,取名“青堂”,源于“青堂瓦舍”之意。如今,院里仍保留着当年知青的标语,意味深长。李萁大队等有时代感的名称,现在成了客房名称;院里还收藏了不少当年知青下乡用过的老物件。“2016年到现在,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昆明主城区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人流量起来后,群众也尝到了甜头;现在群众的人均收入涨了八九千元。”小板桥街道花箐社区党委书记翁宝华介绍,严家庄坐落于昆明长水机场西北角,直线距离2公里。村庄由对门山、石子坡山、团山、黄梨山、熊洞山环绕而成,传统地理学上俗称“五马归槽”。周边山峦重叠,森林环绕,空气清新,是真正意义上的“森林氧吧”,也印证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现在,严家庄已有14家民宿了。本地农家菜馆、知青文化餐厅、花园式度假餐厅、云南特色风味烧烤,还有刺激的山地越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民窑基地等。改造升级中的600余亩缤纷多彩的花海、400余亩种类多样的果树、500余亩新鲜的蔬菜和一大片森林。此外,严家庄还是知青上山下乡的聚集点,村里至今仍保留着“杀猪饭”的古朴民风,各类资源禀赋聚集的严家庄,未来必将发展得更好。(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郭武辉王正鹏)165508716322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寒玥环球网165508716322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f4e259d82101504400160db1f90dadbu1.png{"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这是大师林语堂笔下的庭院,也是许多人对生活孜孜以求的理想之所。而如今,在距离城市高楼广厦不远处,一方方错落有致的庭院,能听鸟语花香,能看日升日落,能找乡愁记忆,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生活中,寻找梦中的诗和远方。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花箐社区严家庄村,这个被昆明网友称为“最美民宿村”的村庄,穿过承载岁月雕刻的斑驳土墙,一个个收拾得整洁精致的院落出现在眼前,青瓦土墙,院里曲径通幽,花香四溢。严家庄迎来“吃螃蟹的人”而就在几年前,严家庄还鲜为人知,村里大部分房屋都是土木瓦结构的土基房,人畜混住,居住条件非常差,村民的收入只能靠务农和外出打工。来自江西赣州的何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他第一次来到严家庄,看到村里斑驳的土墙和上百年的老房子,他找到了商机。“我之前是做建筑行业的,现在有了转行的想法。已经在全国考察了好几个机场,最终还是因为昆明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选择了昆明。敲定昆明后我就在网上查地图,查到严家庄这个地名后,我顿时产生了去看一看的想法。”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何极觉得自己和严家庄有难解难分的缘分。“当小何找到我,要租我家房子时,我还觉得有些意外和惊喜。我完全没想到,还会有人来租我们这里的老房子。老房子年久失修了,如果自己修缮的话还需要一笔资金;现在租出去,还可以带来可观收入。我已经60多岁了,这个年龄出去打工也不现实,平时没啥收入。我的房子从2016年出租到现在已经6年了,每年租金在3.5万元。”群众李喜,对现状很满意。在何极的努力下,经过一年多改造,严家庄第一家民宿燕栖四合开业了, 民宿由3个四合院组成,占地近4亩。走进别致的四合院,有磨盘做踏脚石,枯树根雕做吊灯,古旧米柜改成桌子,旧木窗做前台背景墙,枯木挖成的花盆,竹子搭成的过道,就着墙壁凿出的橱璧,保留原始土砖覆盖玻璃构成的墙景……山石造景,小桥流水,一切都是修旧如旧的风格,保留着最初的原始风格。民宿经济在村里开花结果看到何极的民宿开起来,并尝到了甜头,一批民宿犹如雨后春笋在严家庄落地生根。郑鹏飞是何极的朋友,在何极的极力邀请下,他也来到严家庄进行考察,同样是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烤烟房、猪圈、牛棚等,经过一年的改造,成了家网红民宿。“我们取名不见即花,意为现实不及想象之美,就是要打造为那些想要片刻逃离城市喧嚣的人群,留一处可以发呆和想象的院子,远离尘世却又不离城市。”郑鹏飞的民宿开起来后,村里的民宿逐渐多起来了。1974年,昆明铁路局响应国家号召,组织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严家庄建造了砖混结构的知青楼,知青与当地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2020年,一家知青文化餐厅在这里开了起来,在知青楼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的红色记忆进行改建,取名“青堂”,源于“青堂瓦舍”之意。如今,院里仍保留着当年知青的标语,意味深长。李萁大队等有时代感的名称,现在成了客房名称;院里还收藏了不少当年知青下乡用过的老物件。“2016年到现在,我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昆明主城区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人流量起来后,群众也尝到了甜头;现在群众的人均收入涨了八九千元。”小板桥街道花箐社区党委书记翁宝华介绍,严家庄坐落于昆明长水机场西北角,直线距离2公里。村庄由对门山、石子坡山、团山、黄梨山、熊洞山环绕而成,传统地理学上俗称“五马归槽”。周边山峦重叠,森林环绕,空气清新,是真正意义上的“森林氧吧”,也印证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现在,严家庄已有14家民宿了。本地农家菜馆、知青文化餐厅、花园式度假餐厅、云南特色风味烧烤,还有刺激的山地越野、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民窑基地等。改造升级中的600余亩缤纷多彩的花海、400余亩种类多样的果树、500余亩新鲜的蔬菜和一大片森林。此外,严家庄还是知青上山下乡的聚集点,村里至今仍保留着“杀猪饭”的古朴民风,各类资源禀赋聚集的严家庄,未来必将发展得更好。(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郭武辉王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