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ycqIfH1M3 city.huanqiu.comarticle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破题江门产业高质量发展/e3pmh1nv4/e3pn637a1——访江门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春平干练、睿智、信心,这是江门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春平给人的印象。马春平教授作为江门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近年主要从事有机荧光发光材料、荧光功能纤维材料、可降解材料和油墨涂料研究,为江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曾荣获广东省“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团队组优胜奖及第四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优胜奖。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马春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巾帼科研人员,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对接江门的纺织企业技术需求,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力争为江门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深挖企业技术需求,结合学校专业发展,促进科研人才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创新科研成果有效落地转化,破题江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结缘江门“首次结缘江门是参加2010年硕士毕业后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江门作为旅游线路其中的一个站点。那次旅游我们参观了新会梁启超故居、新会小鸟天堂等景区,那天刚好是端午节,我们一行人观赏了天马村的龙舟赛,出席了天马村的一个端午节祭祖活动,并且品尝到一年一遇的龙舟饭,当地民众淳朴又热情。”马春平教授表示,她老家是河南,在河南大学就读本科,而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都是在中山大学就读完成的。博士毕业后,选择到边远的贵州理工学院任教,直至2020年。 “能来江门工作也是非常巧合,非常感谢江门市委市政府以及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2020年初,在一个无意状态下获得江门市的邀请,当时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也不确定下一个工作地方就是广东,毕竟已经10年没来过江门了,也想顺便重访一次江门,所以就再次出发江门来一次故地重游。”马春平透露,在重游期间,她惊喜地发现江门的变化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新会变化最大,高楼拔地而起,还有高铁新会站。随后,她又到了作为中心主城区的蓬江区,当走到五邑大学附近的时候,她说这个城市特别的漂亮,因为以前在广州待过五六年,也去过北京,这些城市都有她们自己的特色。当来到江门市区,马教授第一感觉就是:江门这个城市就是她想要的那种状态,生活节奏相对没那么快,但是交通非常发达。不管从江门哪个区域到广州、佛山、珠海等地,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加上现在通高铁后,无论出行、购物、休闲都十分便捷。所有的这些巨变,俘获了马教授的心。就这样,马教授也抓住江门重视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个机会,自然而然就落户江门,到五邑大学任教。产研对接“我首先是一名高校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其次是科研工作者,多出研究成果并转化成生产力,支撑当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马春平如是说。现实社会中,职场理工女已经占比少,而做到科研大牛更是稀缺。“我的硕士和博士的专业都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都有很多这种高分子材料,包括像矿泉水瓶子、手机外壳、日常穿的衣服,以及飞机、宇宙飞船等上面的很多材料都是高分子材料。”马春平说起专业还不忘科普。她说,主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合成制造出这种高性能、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发展所需、性能更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出来。目前全国的高分子材料相对来说发展较快的有两个区域,一个就是长三角,另外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我们这里的产业背景是非常庞大的,特别是高分子材料产业群。她所在的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也是为纺织产业培养储备人才,纺织产业是广东省的十大战略性支柱经济产业之一,同时也属于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到的新材料范畴,它的产业背景非常庞大,产业基础也非常好。当谈到如何对接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马春平说:“科研成果转化这个事情一直在做的,五邑大学也非常重视和支持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全力支持科研人员与当地企业的对接合作。”马春平表示,作为高校老师,除了教书育人,另一个职责就是要服务社会,学校也从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老师们与企业开展各种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或者是把科研人员的研究专利直接转化生产,这是政策上的支持。另外就是学校的学科与科技发展中心,也与江门市科技局、江门市工信局对接,经常会举办有针对性的对接活动和产业论坛。像李锦记、美达锦纶等江门很多的龙头企业,学院都与它们有深度合作和对接,成功案例也不少。“我曾经在惠州叶氏化工工作过,有企业工作经历,更能感受到企业的需求与高校的研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马春平介绍,目前,江门市人社局也在积极研究这个课题,让高校高层次人才与江门市当地企业需求怎么能够很好地糅合起来,真正做到取长补短,让双方能够找到更多的合作交集点,真正解决一些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江门企业高质量发展。拼命女郎“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攻读硕士期间,我的毕业论文内容是设计并制造出一套聚合反应设备,并优化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系列水性树脂,第一步首先是要把设备给制造出来,但是要画图纸,我就把本科的机械制图教材找了出来,就读本科的时候这门课程学习得非常吃力,对它没有一点兴趣,但是由于毕业论文的需要,根本不会去想是否有兴趣,就一头扎进去了,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自己满意的反应器等整套设备出来,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也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马春平感慨地说,这个经历让她明白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培养的也是一种综合创新能力。同时,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去关注兴趣与否。当然,如果是感兴趣的事情,更容易进入科研状态。“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怕困难,也不怕难题,认准了目标就加油拼命干,直至成功”,马春平分享工作经验时表示,获得成功必须拥有和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保持理性,确定和执行目标;同时要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兼顾家庭职场中,事业和家庭很多时候都是难以平衡,这也是当今女性遇到的普遍实际问题。作为一名学术大牛,马春平对于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也觉得很无奈。“对于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我到现在还在不断摸索当中。对家庭这一块,先生及家中老人都是生活自理,最难兼顾的就是孩子的培养和陪伴上。目前孩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在过去的7年,我其实两种极端都经历过。在孩子幼小阶段,那个时候基本上把工作放在一边,孩子当时太小了,基本上每天24小时除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就是围着孩子转。造成孩子对自己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孩子当时肯定是比较开心,但是这样陪伴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不怎么开心了,因为我走向了一个极端,我觉得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掌握了这么多的学术知识不能枉费,需要有自己追求的一些成就,我很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再获得一定的突破。”马春平说,于是后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实验中,忽略了孩子,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孩子基本上都是先生和老人家来带。在这种情况下,马春平明显感觉到孩子对母亲逐渐疏远,产生距离甚至隔阂。“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太明智,后面也在尝试调整。”马春平吸取经验,待孩子慢慢长大,就与孩子来了个约定:妈妈与孩子白天共同成长,宝贝在幼儿园好好学习好好玩,妈妈好好工作,晚上属于母子时间,马春平停下手上工作,陪孩子做游戏,听孩子分享白天幼儿园的一些趣事,耐心聆听他讲故事。此外,马春平家人每到周末就会抽一天时间作为亲子日,带着孩子到江门华侨华人博物馆、陈白沙博物馆等文化景区接受文化熏陶,有时到圭峰山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游玩活动,而东湖公园是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寄语“三八”作为新江门人,马春平教授对江门的喜爱溢于言表。“江门这个城市包容性强,虽然本地人较多,但是接触的本地人都非常友善,我们不但没有被排挤感,而且归属性很强,这是一个非常有温度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马春平表示,江门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建设发展较快,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跃,产业基础好,城市公园多,生活也很方便。马春平俨然成了文旅代言人,她开心地说:“欢迎海内外妇女同胞们趁三八节来江门看看小鸟天堂、逛逛墟顶老街、喝喝陈皮水、吃吃猪脚面。”马春平寄语“半边天”们,希望各位妇女同胞们,多爱自己一点,再多一点;健康快乐一点,再多一点。只有我们自己好了,才有可能让身边人更好,“籍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祝广大妇女同胞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天天开心!”(陈雄桦 黄健能 )167815333135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凯环球网167815333135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da2d16d0dcd4814ef5548edc378fa19u5.jpg{"email":"zhangkai@huanqiu.com","name":"张凯"}
——访江门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春平干练、睿智、信心,这是江门五邑大学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春平给人的印象。马春平教授作为江门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近年主要从事有机荧光发光材料、荧光功能纤维材料、可降解材料和油墨涂料研究,为江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曾荣获广东省“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团队组优胜奖及第四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优胜奖。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马春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巾帼科研人员,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对接江门的纺织企业技术需求,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力争为江门市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深挖企业技术需求,结合学校专业发展,促进科研人才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创新科研成果有效落地转化,破题江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结缘江门“首次结缘江门是参加2010年硕士毕业后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江门作为旅游线路其中的一个站点。那次旅游我们参观了新会梁启超故居、新会小鸟天堂等景区,那天刚好是端午节,我们一行人观赏了天马村的龙舟赛,出席了天马村的一个端午节祭祖活动,并且品尝到一年一遇的龙舟饭,当地民众淳朴又热情。”马春平教授表示,她老家是河南,在河南大学就读本科,而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都是在中山大学就读完成的。博士毕业后,选择到边远的贵州理工学院任教,直至2020年。 “能来江门工作也是非常巧合,非常感谢江门市委市政府以及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2020年初,在一个无意状态下获得江门市的邀请,当时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也不确定下一个工作地方就是广东,毕竟已经10年没来过江门了,也想顺便重访一次江门,所以就再次出发江门来一次故地重游。”马春平透露,在重游期间,她惊喜地发现江门的变化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新会变化最大,高楼拔地而起,还有高铁新会站。随后,她又到了作为中心主城区的蓬江区,当走到五邑大学附近的时候,她说这个城市特别的漂亮,因为以前在广州待过五六年,也去过北京,这些城市都有她们自己的特色。当来到江门市区,马教授第一感觉就是:江门这个城市就是她想要的那种状态,生活节奏相对没那么快,但是交通非常发达。不管从江门哪个区域到广州、佛山、珠海等地,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加上现在通高铁后,无论出行、购物、休闲都十分便捷。所有的这些巨变,俘获了马教授的心。就这样,马教授也抓住江门重视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个机会,自然而然就落户江门,到五邑大学任教。产研对接“我首先是一名高校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其次是科研工作者,多出研究成果并转化成生产力,支撑当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马春平如是说。现实社会中,职场理工女已经占比少,而做到科研大牛更是稀缺。“我的硕士和博士的专业都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都有很多这种高分子材料,包括像矿泉水瓶子、手机外壳、日常穿的衣服,以及飞机、宇宙飞船等上面的很多材料都是高分子材料。”马春平说起专业还不忘科普。她说,主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合成制造出这种高性能、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发展所需、性能更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出来。目前全国的高分子材料相对来说发展较快的有两个区域,一个就是长三角,另外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我们这里的产业背景是非常庞大的,特别是高分子材料产业群。她所在的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也是为纺织产业培养储备人才,纺织产业是广东省的十大战略性支柱经济产业之一,同时也属于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到的新材料范畴,它的产业背景非常庞大,产业基础也非常好。当谈到如何对接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马春平说:“科研成果转化这个事情一直在做的,五邑大学也非常重视和支持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全力支持科研人员与当地企业的对接合作。”马春平表示,作为高校老师,除了教书育人,另一个职责就是要服务社会,学校也从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老师们与企业开展各种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或者是把科研人员的研究专利直接转化生产,这是政策上的支持。另外就是学校的学科与科技发展中心,也与江门市科技局、江门市工信局对接,经常会举办有针对性的对接活动和产业论坛。像李锦记、美达锦纶等江门很多的龙头企业,学院都与它们有深度合作和对接,成功案例也不少。“我曾经在惠州叶氏化工工作过,有企业工作经历,更能感受到企业的需求与高校的研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马春平介绍,目前,江门市人社局也在积极研究这个课题,让高校高层次人才与江门市当地企业需求怎么能够很好地糅合起来,真正做到取长补短,让双方能够找到更多的合作交集点,真正解决一些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江门企业高质量发展。拼命女郎“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攻读硕士期间,我的毕业论文内容是设计并制造出一套聚合反应设备,并优化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系列水性树脂,第一步首先是要把设备给制造出来,但是要画图纸,我就把本科的机械制图教材找了出来,就读本科的时候这门课程学习得非常吃力,对它没有一点兴趣,但是由于毕业论文的需要,根本不会去想是否有兴趣,就一头扎进去了,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自己满意的反应器等整套设备出来,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也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马春平感慨地说,这个经历让她明白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培养的也是一种综合创新能力。同时,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去关注兴趣与否。当然,如果是感兴趣的事情,更容易进入科研状态。“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怕困难,也不怕难题,认准了目标就加油拼命干,直至成功”,马春平分享工作经验时表示,获得成功必须拥有和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保持理性,确定和执行目标;同时要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兼顾家庭职场中,事业和家庭很多时候都是难以平衡,这也是当今女性遇到的普遍实际问题。作为一名学术大牛,马春平对于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也觉得很无奈。“对于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我到现在还在不断摸索当中。对家庭这一块,先生及家中老人都是生活自理,最难兼顾的就是孩子的培养和陪伴上。目前孩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在过去的7年,我其实两种极端都经历过。在孩子幼小阶段,那个时候基本上把工作放在一边,孩子当时太小了,基本上每天24小时除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就是围着孩子转。造成孩子对自己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孩子当时肯定是比较开心,但是这样陪伴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不怎么开心了,因为我走向了一个极端,我觉得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掌握了这么多的学术知识不能枉费,需要有自己追求的一些成就,我很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再获得一定的突破。”马春平说,于是后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实验中,忽略了孩子,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孩子基本上都是先生和老人家来带。在这种情况下,马春平明显感觉到孩子对母亲逐渐疏远,产生距离甚至隔阂。“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太明智,后面也在尝试调整。”马春平吸取经验,待孩子慢慢长大,就与孩子来了个约定:妈妈与孩子白天共同成长,宝贝在幼儿园好好学习好好玩,妈妈好好工作,晚上属于母子时间,马春平停下手上工作,陪孩子做游戏,听孩子分享白天幼儿园的一些趣事,耐心聆听他讲故事。此外,马春平家人每到周末就会抽一天时间作为亲子日,带着孩子到江门华侨华人博物馆、陈白沙博物馆等文化景区接受文化熏陶,有时到圭峰山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游玩活动,而东湖公园是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寄语“三八”作为新江门人,马春平教授对江门的喜爱溢于言表。“江门这个城市包容性强,虽然本地人较多,但是接触的本地人都非常友善,我们不但没有被排挤感,而且归属性很强,这是一个非常有温度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马春平表示,江门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城市建设发展较快,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跃,产业基础好,城市公园多,生活也很方便。马春平俨然成了文旅代言人,她开心地说:“欢迎海内外妇女同胞们趁三八节来江门看看小鸟天堂、逛逛墟顶老街、喝喝陈皮水、吃吃猪脚面。”马春平寄语“半边天”们,希望各位妇女同胞们,多爱自己一点,再多一点;健康快乐一点,再多一点。只有我们自己好了,才有可能让身边人更好,“籍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祝广大妇女同胞们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天天开心!”(陈雄桦 黄健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