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IrGrwubK3h city.huanqiu.comarticle四川青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走在前”/e3pmh1nv4/e7td1t7it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据了解,2019年7月17日,四川省青神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内13家公立医疗机构正式组建青神医院集团,构建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同年,青神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眉山市唯一的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医疗改革 人民群众“有感受” 在改革试点中破壳而出的青神医院集团,不仅让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县域内医疗机构“九九归一”,还重塑了青神县整个医疗体系,让丰富医疗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 青神在明确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基础上,成立医疗质量控制等12大管理中心,对进入集团的13家医共体成员单位,从药械采购到流程管理、从行政财务到绩效信息等,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健全县、乡、村三级转诊体系。建设县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在集团内全覆盖开展“镇检测、县诊断、镇治疗”诊疗服务,让患者享受乡镇收费标准、县级诊疗服务,引导首诊在基层。 近日,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因上腹疼痛到青神县瑞峰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当天,县医院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科、彩超室的专家通过实时画面与瑞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并指导卫生院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据了解,这样的远程诊疗服务,青神县一年要进行8万多人次,远程诊疗实实在在让优质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让患者“感受得到”。 人才下沉 基层患者看病“很实在” 在青神县汉阳镇中心卫生院,75岁的何大爷最近几年因为关节疼痛的问题,经常要往县里、市里的大医院跑。自从汉阳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专家诊疗服务后,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家的专业诊断和治疗,这让何大爷深感满意:“我年纪大了,来回跑到城里治疗很麻烦,现在不用跑远就能看病,不但节约了往返路费,而且专家的态度和技术都很好。” 优秀医疗人才的下沉、扎根,让越来越多的“何大爷”实现了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以来,1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基层担任乡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45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开展“传帮带”工作,每年由乡镇卫生院选派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 充分利用柔性引才机制和刚性引才政策,青神县引进多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省市医院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和教学指导,刚性引进高层次专技人才20多人,破解县域医疗人才紧缺“瓶颈”,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来,医院集团不仅为这里配备了DR机、便携式彩超等设备,还派来骨干医师担任业务副院长,有华西专家教授不定期来我们身边讲课……”说起卫生院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青神县罗波乡卫生院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政策支撑 慢特病患者“不出门” “大爷,已经检查了,你的身体没什么大问题,平常要多注意饮食。”在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家庭医生杨彦芬给高血压病人曾大爷送来降压药,还为他进行了身体健康常规检查。 “现在的医生服务真好,每隔两个礼拜就会到家里来给我测血压和体检,并将药送到手中。”曾大爷说,因天池村比较偏远,去医院开药比较麻烦,有时出现断药,血压一直管理得不太好。3年前,曾大爷签约家庭医生医保服务后,在家就能享受上门医疗服务。 据了解,早在2020年初,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青神医院集团整合资源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以“两病”为突破口,组建10支县级专家服务团队和71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慢病患者实行“三色三级”闭环管理服务模式,执行慢病长处方管理,设置“两病”健康直通车和县、乡、村三级“两病”用药专柜,形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联动格局。 “太方便了,我们签了约,家庭医生每年要给我们体检四次,而且一次性缴费后,一年拿药都不用再花钱。”青竹街道兰沟村村民罗女士高兴地说。 为减轻慢病患者就医负担,青神县率先在眉山市开展“一年一次缴费”的慢病个性化签约服务。居民患者每年自付140元、240元可享受全年免费用药和四次免费检查。部分胰岛素使用量较大的患者,每年可节省数千元的药品费用。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换来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人民医院为人民的理念在青神得到了诠释。 (古良驹 王建明 文/图 青宣) 172257254470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凯环球网172257254470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21edbb4eac0728ff45dc76bb7874029u5.jpg{"email":"zhangkai@huanqiu.com","name":"张凯"}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据了解,2019年7月17日,四川省青神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内13家公立医疗机构正式组建青神医院集团,构建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同年,青神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眉山市唯一的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 医疗改革 人民群众“有感受” 在改革试点中破壳而出的青神医院集团,不仅让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县域内医疗机构“九九归一”,还重塑了青神县整个医疗体系,让丰富医疗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 青神在明确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基础上,成立医疗质量控制等12大管理中心,对进入集团的13家医共体成员单位,从药械采购到流程管理、从行政财务到绩效信息等,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健全县、乡、村三级转诊体系。建设县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在集团内全覆盖开展“镇检测、县诊断、镇治疗”诊疗服务,让患者享受乡镇收费标准、县级诊疗服务,引导首诊在基层。 近日,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因上腹疼痛到青神县瑞峰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当天,县医院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科、彩超室的专家通过实时画面与瑞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并指导卫生院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据了解,这样的远程诊疗服务,青神县一年要进行8万多人次,远程诊疗实实在在让优质服务“下沉”到群众身边,让患者“感受得到”。 人才下沉 基层患者看病“很实在” 在青神县汉阳镇中心卫生院,75岁的何大爷最近几年因为关节疼痛的问题,经常要往县里、市里的大医院跑。自从汉阳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专家诊疗服务后,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家的专业诊断和治疗,这让何大爷深感满意:“我年纪大了,来回跑到城里治疗很麻烦,现在不用跑远就能看病,不但节约了往返路费,而且专家的态度和技术都很好。” 优秀医疗人才的下沉、扎根,让越来越多的“何大爷”实现了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以来,1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基层担任乡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45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开展“传帮带”工作,每年由乡镇卫生院选派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 充分利用柔性引才机制和刚性引才政策,青神县引进多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省市医院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和教学指导,刚性引进高层次专技人才20多人,破解县域医疗人才紧缺“瓶颈”,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来,医院集团不仅为这里配备了DR机、便携式彩超等设备,还派来骨干医师担任业务副院长,有华西专家教授不定期来我们身边讲课……”说起卫生院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青神县罗波乡卫生院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政策支撑 慢特病患者“不出门” “大爷,已经检查了,你的身体没什么大问题,平常要多注意饮食。”在青神县瑞峰镇天池村,家庭医生杨彦芬给高血压病人曾大爷送来降压药,还为他进行了身体健康常规检查。 “现在的医生服务真好,每隔两个礼拜就会到家里来给我测血压和体检,并将药送到手中。”曾大爷说,因天池村比较偏远,去医院开药比较麻烦,有时出现断药,血压一直管理得不太好。3年前,曾大爷签约家庭医生医保服务后,在家就能享受上门医疗服务。 据了解,早在2020年初,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青神医院集团整合资源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以“两病”为突破口,组建10支县级专家服务团队和71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慢病患者实行“三色三级”闭环管理服务模式,执行慢病长处方管理,设置“两病”健康直通车和县、乡、村三级“两病”用药专柜,形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联动格局。 “太方便了,我们签了约,家庭医生每年要给我们体检四次,而且一次性缴费后,一年拿药都不用再花钱。”青竹街道兰沟村村民罗女士高兴地说。 为减轻慢病患者就医负担,青神县率先在眉山市开展“一年一次缴费”的慢病个性化签约服务。居民患者每年自付140元、240元可享受全年免费用药和四次免费检查。部分胰岛素使用量较大的患者,每年可节省数千元的药品费用。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换来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人民医院为人民的理念在青神得到了诠释。 (古良驹 王建明 文/图 青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