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DUQLwg6xd city.huanqiu.comarticle上海:“软硬兼施”打造产业新范式/e3pmh1nv4/ecko30dgg◎冯 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 春如今,科技服务业正成为上海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提升自身硬科技实力,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软服务……上海科技服务业水平不断升级。2024年,上海市科技服务业营收增加值为3013.20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的比重为5.6%。2024年1月至11月,上海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2%,同比增速连续三年攀高。近日,上海推出31项措施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及机构,探访上海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三连升”背后的故事。激励企业深耕专业领域科技服务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专注特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优化,实现技术的深度积累和突破。 成立于2021年的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光域”)便是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的代表。蓝星光域是一家激光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发展愿景是做激光通信技术的泛在应用。“激光通信技术可以轻松实现速度超过100G/秒的数据传输,是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蓝星光域首席技术官杨一超介绍。通过多年努力,企业集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研发的生产能力,正在为全域无线光网络生态系统的链主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目前,蓝星光域产品已应用于多颗通信卫星,并与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展开了地面产品的合作。杨一超透露,蓝星光域将在科技细分赛道上继续为多家运营商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探索激光通信在智慧城市、低空经济、海上通信等更多领域的应用。上海市的激励政策为企业这一发展计划提供了支撑。2024年,蓝星光域享受到了上海“免申即享”企业升规奖励。企业计划将此笔奖励用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上海市对科技服务业的大力支持,让企业对加大科研投资有了更多信心。”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智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瑞连表示。作为国内最早的创新药研发与生产服务企业之一,睿智医药已累计为3000多家药企和研发机构提供药物研发服务,成功助力12款新药全球上市。为打通从实验室到临床阶段的全周期服务,睿智医药打造GLP分析平台。该平台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服务业重大专项266万元的资金支持。通过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上海推动科技服务企业提升自身硬科技水平,增强其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平台赋能成果转化一头链接创新源头,一头对接产业需求,科技服务业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上海,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打造科技服务新范式,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沪科普’交易专板首单”“农业科技领域网络竞价首单交易”……走入上海技术交易所交易大厅,一整排“首单”的创新案例宣传牌十分醒目。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是部市共建的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如今,它已为高校、科研机构输出科技成果搭建起了平台。通过打造“科技服务+资本赋能”双轮驱动模式,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展多种尝试,促成多个“首单”落地。2024年底,上海技术交易所的“科技成果+认股权”创新产品发布并完成全国首单交易案例,许可方通过转让一项“LED照明调光控制装置”专利授权,获得前期技术转化资金,又通过认股权绑定企业未来发展收益。登记、托管、交易和结算是所有交易所的功能。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探索构建托管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根据成果主体和成果阶段设计不同交易产品,以提升交易成功率。据介绍,目前已有3400多家企业在场内进行过技术交割。“总需求数量6641个,总意向金额217亿元……”在位于上海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数字化平台”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当前接入平台的供需数据。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介绍,该平台基于图谱和AI技术,构建以行业骨干企业为牵引的技术经理人大型开放创新社区,已达成技术供需对接653项,意向签约额超过37亿元。目前,该平台能级仍在进一步提升中,未来将串联区域政府、产业园区、链主企业、金融机构等,打造科创服务圈。据悉,近年来东部中心更加聚焦产业发展。例如,在低空经济方向,东部中心联合同济大学等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东部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共建了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出台政策优化产业环境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上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涵盖4个方面、31项政策举措,其中多处提到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措施。措施包括,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持续实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奖补政策;支持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在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为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等。上海市高度重视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大的重大创新项目,在政策方面对科技服务业相关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精准支持。2024年,上海颁布《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落实该措施的过程中,上海市支持首批16家科技服务业企业新增重大投资项目金额超过3000万元,并采用“免申即享”等方式,给予439家企业财政奖励超过8000万元。近日,2025年度第一批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启动。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瞿金国介绍,下一阶段,上海将重点关注硬科技与新兴领域的科技服务企业,完善培育体系。据介绍,在强化创业孵化和技术转移服务方面,上海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以及基因治疗、智能传感、光电量子、创新器械等前沿赛道和未来产业,已累计启动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下一步,上海将围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积极补链、延链、强链,培育科技服务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744250743088责编:张寒玥科技日报174425074308811[]{"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冯 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 春如今,科技服务业正成为上海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提升自身硬科技实力,搭建平台为企业提供软服务……上海科技服务业水平不断升级。2024年,上海市科技服务业营收增加值为3013.20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的比重为5.6%。2024年1月至11月,上海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2%,同比增速连续三年攀高。近日,上海推出31项措施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及机构,探访上海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速“三连升”背后的故事。激励企业深耕专业领域科技服务业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专注特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优化,实现技术的深度积累和突破。 成立于2021年的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星光域”)便是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的代表。蓝星光域是一家激光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发展愿景是做激光通信技术的泛在应用。“激光通信技术可以轻松实现速度超过100G/秒的数据传输,是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蓝星光域首席技术官杨一超介绍。通过多年努力,企业集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研发的生产能力,正在为全域无线光网络生态系统的链主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目前,蓝星光域产品已应用于多颗通信卫星,并与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展开了地面产品的合作。杨一超透露,蓝星光域将在科技细分赛道上继续为多家运营商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探索激光通信在智慧城市、低空经济、海上通信等更多领域的应用。上海市的激励政策为企业这一发展计划提供了支撑。2024年,蓝星光域享受到了上海“免申即享”企业升规奖励。企业计划将此笔奖励用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上海市对科技服务业的大力支持,让企业对加大科研投资有了更多信心。”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智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瑞连表示。作为国内最早的创新药研发与生产服务企业之一,睿智医药已累计为3000多家药企和研发机构提供药物研发服务,成功助力12款新药全球上市。为打通从实验室到临床阶段的全周期服务,睿智医药打造GLP分析平台。该平台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服务业重大专项266万元的资金支持。通过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上海推动科技服务企业提升自身硬科技水平,增强其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平台赋能成果转化一头链接创新源头,一头对接产业需求,科技服务业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上海,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打造科技服务新范式,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沪科普’交易专板首单”“农业科技领域网络竞价首单交易”……走入上海技术交易所交易大厅,一整排“首单”的创新案例宣传牌十分醒目。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是部市共建的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如今,它已为高校、科研机构输出科技成果搭建起了平台。通过打造“科技服务+资本赋能”双轮驱动模式,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展多种尝试,促成多个“首单”落地。2024年底,上海技术交易所的“科技成果+认股权”创新产品发布并完成全国首单交易案例,许可方通过转让一项“LED照明调光控制装置”专利授权,获得前期技术转化资金,又通过认股权绑定企业未来发展收益。登记、托管、交易和结算是所有交易所的功能。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探索构建托管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根据成果主体和成果阶段设计不同交易产品,以提升交易成功率。据介绍,目前已有3400多家企业在场内进行过技术交割。“总需求数量6641个,总意向金额217亿元……”在位于上海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东部中心”),“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数字化平台”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当前接入平台的供需数据。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介绍,该平台基于图谱和AI技术,构建以行业骨干企业为牵引的技术经理人大型开放创新社区,已达成技术供需对接653项,意向签约额超过37亿元。目前,该平台能级仍在进一步提升中,未来将串联区域政府、产业园区、链主企业、金融机构等,打造科创服务圈。据悉,近年来东部中心更加聚焦产业发展。例如,在低空经济方向,东部中心联合同济大学等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东部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共建了上海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出台政策优化产业环境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上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涵盖4个方面、31项政策举措,其中多处提到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措施。措施包括,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持续实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奖补政策;支持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在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为科技服务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等。上海市高度重视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大的重大创新项目,在政策方面对科技服务业相关企业给予“真金白银”的精准支持。2024年,上海颁布《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落实该措施的过程中,上海市支持首批16家科技服务业企业新增重大投资项目金额超过3000万元,并采用“免申即享”等方式,给予439家企业财政奖励超过8000万元。近日,2025年度第一批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启动。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瞿金国介绍,下一阶段,上海将重点关注硬科技与新兴领域的科技服务企业,完善培育体系。据介绍,在强化创业孵化和技术转移服务方面,上海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以及基因治疗、智能传感、光电量子、创新器械等前沿赛道和未来产业,已累计启动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下一步,上海将围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积极补链、延链、强链,培育科技服务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