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tTwDFMuSx city.huanqiu.comarticle四川海螺沟36处地灾点“摘帽” 生态修复让“昔日”震区焕新颜/e3pmh1nv4/e7td1t7it“以前走海螺沟大道,心里是慌的。”10月23日,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韩金燕指向那片曾经威胁着千家万户的山坡,如今这里已是绿意盎然的生态护坡。随着“9·5”泸定地震灾后治理工程收官,这片承载着居民生计与游客通行的磨西台地,终于实现了从“地质灾害隐患区”到“生态安全示范区”的蜕变。 隐患悬顶:36处风险点威胁生命线 2022年“9·5”泸定地震后,海螺沟景区内3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如同悬顶之剑。其中482-488号滑坡点尤为典型:坡顶的大杉树村25户村民常年受落石威胁,而跛脚的道路更是磨岗岭村97户居民就医上学的生命线,肩负景区物资运输重任。“一旦滑坡,整个片区的生产生活将陷入瘫痪。”韩金燕坦言。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李技泽至今记得施工的艰难:80度陡坡上,工人们靠索道运输建材,在暴雨间隙抢工期。2024年“7·25”特大山洪中,刚完工的工程部分损毁,团队又冒雨补植植被、加固设施。“锚杆深度误差不能超1厘米,这是守护生命的安全底线。” 综合治理:3.9亿元织就安全生态网 面对严峻挑战,海螺沟景区管委会创新采用“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双轮驱动模式。总投资3.08亿元的重大地灾治理工程,对36处隐患点实施锚杆格构等工程措施;紧接着投入8182万元开展生态修复,通过挂网喷播等技术,让7111亩受损图斑重披绿装。 在曾经崩塌严重的482-488号滑坡点,3600万元治理资金筑起5.67万平方米防护体系。随后实施的778万元生态修复项目,使211.8亩坡面在2025年6月重现生机。目前所有治理点已通过阶段性验收,90个生态图斑焕发新生。 良性循环:安全与生态共生的新范式 “地灾治理不是简单‘修墙筑坝’,而要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同频共振。”甘孜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海螺沟的实践形成了“安全促生态、生态固安全”的良性循环:工程治理为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茂密植被又反哺边坡稳固。磨西台地的商户们发现,曾经汛期必封的道路如今畅通无阻,红石滩上的苔藓重新蔓延,冰川下的森林再现云豹踪迹。 2025年是泸定“9·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收官之年,今年6月,随着海螺沟管委会辖区最后一片修复图斑通过验收,标志着海螺沟36处地灾点“摘帽”。如今,这座贡嘎山下的生态博物馆正以更坚韧的姿态,守护着1.4万居民与百万游客,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 (文/图王建明) 17615326309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寒玥环球网176153263090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e225818364a4a239860952ddffa2275u1.png{"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以前走海螺沟大道,心里是慌的。”10月23日,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韩金燕指向那片曾经威胁着千家万户的山坡,如今这里已是绿意盎然的生态护坡。随着“9·5”泸定地震灾后治理工程收官,这片承载着居民生计与游客通行的磨西台地,终于实现了从“地质灾害隐患区”到“生态安全示范区”的蜕变。 隐患悬顶:36处风险点威胁生命线 2022年“9·5”泸定地震后,海螺沟景区内3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如同悬顶之剑。其中482-488号滑坡点尤为典型:坡顶的大杉树村25户村民常年受落石威胁,而跛脚的道路更是磨岗岭村97户居民就医上学的生命线,肩负景区物资运输重任。“一旦滑坡,整个片区的生产生活将陷入瘫痪。”韩金燕坦言。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李技泽至今记得施工的艰难:80度陡坡上,工人们靠索道运输建材,在暴雨间隙抢工期。2024年“7·25”特大山洪中,刚完工的工程部分损毁,团队又冒雨补植植被、加固设施。“锚杆深度误差不能超1厘米,这是守护生命的安全底线。” 综合治理:3.9亿元织就安全生态网 面对严峻挑战,海螺沟景区管委会创新采用“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双轮驱动模式。总投资3.08亿元的重大地灾治理工程,对36处隐患点实施锚杆格构等工程措施;紧接着投入8182万元开展生态修复,通过挂网喷播等技术,让7111亩受损图斑重披绿装。 在曾经崩塌严重的482-488号滑坡点,3600万元治理资金筑起5.67万平方米防护体系。随后实施的778万元生态修复项目,使211.8亩坡面在2025年6月重现生机。目前所有治理点已通过阶段性验收,90个生态图斑焕发新生。 良性循环:安全与生态共生的新范式 “地灾治理不是简单‘修墙筑坝’,而要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同频共振。”甘孜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海螺沟的实践形成了“安全促生态、生态固安全”的良性循环:工程治理为生态恢复提供基础,茂密植被又反哺边坡稳固。磨西台地的商户们发现,曾经汛期必封的道路如今畅通无阻,红石滩上的苔藓重新蔓延,冰川下的森林再现云豹踪迹。 2025年是泸定“9·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收官之年,今年6月,随着海螺沟管委会辖区最后一片修复图斑通过验收,标志着海螺沟36处地灾点“摘帽”。如今,这座贡嘎山下的生态博物馆正以更坚韧的姿态,守护着1.4万居民与百万游客,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 (文/图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