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IbS6gMFt7 city.huanqiu.comarticle北川“文旅+”融合打造县域发展样本/e3pmh1nv4/e3pu0ucu5篝火欢舞、赛事热潮、羌味飘香……羌年期间的北川,处处洋溢着文旅融合的活力。近年来,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锚定“禹羌文化核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定位,以禹羌文化为载体,创新推动文旅与非遗、体育、农业、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单点打卡”到“全域畅游”转型跨越。今年1-10月,全县接待游客12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文旅+非遗 古羌技艺潮变“新IP”,千年文脉活起来 “走北川,过羌年,带件羌绣把福传。”在北川新县城的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内,羌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正在向游客展示最新设计的羌绣蓝牙耳机套,精巧的羊角花纹与现代电子产品完美结合,引得游客争相购买。“我们不仅把羌绣用在传统服饰上,还开发出手机壳、笔记本、文创背包等300多款新产品。”陈云珍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产品很受欢迎,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绣娘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非遗的活态传承,离不开机制创新的支撑。北川通过分类组建行业协会、创新选拔“文旅菁英”等举措,培育出108项非遗项目、19家非遗工坊,建立起完善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目前,羌绣、草编已双双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去年全县文创产品产值达5.5亿元,带动从业者年增收5000元以上。 在大禹文化陈列馆内,全息投影再现古老场景,孩子们通过AR设备隔空参与“大禹治水”,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据陈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增的5D飞行体验项目可以让游客一键“飞越”禹穴沟,陈列馆日均接待量已突破千人。以北川大禹IP为核心的原创动画《少年禹传奇》,在全国少儿频道播出后斩获同期收视率第一,其衍生文创产品在各景区热销,成为传播禹羌文化的新载体。 文旅+体育 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赛场热度引客来 日前,在川超现场,北川将北川老腊肉、云上石椅农特产品以及羌绣、水磨漆、草编等非遗文创产品“搬”到赛场外,引发抢购热潮。“开赛几小时就补了三次货,日销售额突破4.8万元。”商户张娜高兴地说。此外,抖音团购、比分竞猜等互动活动也吸引观赛群众1000余人次,间接带动消费4万元。 据了解,川超比赛期间,参赛队伍球员、教练、工作人员凭证件享受北川所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凭川超比赛票根或北川景区景点门票票根可免费获赠腊肉和品尝北川苔子茶……多种多样的营销福利带动了消费热情,让“体育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古斯都”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四届全国老年人健身大会广场舞交流活动等赛事接连落地。其中,广场舞交流活动吸引29个省市近800人参赛,带动千余名家属观光,农特产品销售额超500万元。北川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赛旅一体”,充分发挥赛事活动聚人气、引流量、促消费的效应,进一步带动了北川旅游业的发展。 文旅+农业 田间土物成“旅游好物”,羌风羌味醉游客 在曲山镇石椅村,绿丰园农家乐一房难求。老板娘岑敏正忙着准备“羌家九大碗”,她笑着说,“很多客人就喜欢‘羌味’。”除了品美食,游客还可以体验进寨仪式和跳沙朗、吹羌笛等非遗项目,探访林海石源景区等寨内秘境。据了解,今年1—10月,石椅村接待游客46.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02.0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78%、17.82%。 以美食聚人气,以节庆促发展。在永昌镇,白山羊美食节暨“羌家小厨”长桌宴热闹举行,现场设置吉祥迎宾、全羊盛宴、羌羊集市、羌歌羌舞、云上牧歌等八大展区,精选茶汤羊肉丸、羌山羊蹄等羌族特色美食,为游客呈现一批质量高、创意新、特色浓、味道佳的风味菜品。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白山羊是北川地方特色品种资源,201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4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为了推介“北川白山羊”品牌,北川通过举办美食节、厨艺大赛等形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深度感受北川独特的美食文化,为助推北川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北川打造了一批以“赏花采茶节”“枇杷节”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游玩,形成了集种植、观光、研学、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域联动 从“单点打卡”到“四季畅游”,全景北川火起来 羌年期间,为了给游客呈现一场冬日盛宴,北川精心准备了5大类20项活动、3条微度假线路。在旅游配套服务方面,北川同样下足了功夫:“云上北川”小程序实现智慧导览,停车位、充电桩与观景设施全面优化;“熊猫巴士”专线串联各景点,让游客出行更便捷高效;旅游从业人员经专业培训,服务亲切周到;游客中心配备无障碍设施,沿途设置融合羌族文化的休憩驿站,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通过构建‘一核两园三线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和提质增效。”北川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打造了20余条精品线路,春季可赏花采茶、夏季可避暑摘果、秋季可赏林观光、冬季可玩雪泡泉;成功创建1个5A级、4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获得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上榜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 “一业兴,百业旺。”从赛场到茶园,从机场到秘境,北川的“文旅+”实践正在书写着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川将持续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羌族文化、感恩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文旅+”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赵兴明 李嫣 文/图 北川宣 杨国华 张延 唐舒琪) 176414806635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寒玥环球网176414806635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9e25f5204783a8ba18cc0912982565fu1.png{"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篝火欢舞、赛事热潮、羌味飘香……羌年期间的北川,处处洋溢着文旅融合的活力。近年来,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锚定“禹羌文化核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定位,以禹羌文化为载体,创新推动文旅与非遗、体育、农业、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单点打卡”到“全域畅游”转型跨越。今年1-10月,全县接待游客12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文旅+非遗 古羌技艺潮变“新IP”,千年文脉活起来 “走北川,过羌年,带件羌绣把福传。”在北川新县城的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内,羌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正在向游客展示最新设计的羌绣蓝牙耳机套,精巧的羊角花纹与现代电子产品完美结合,引得游客争相购买。“我们不仅把羌绣用在传统服饰上,还开发出手机壳、笔记本、文创背包等300多款新产品。”陈云珍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产品很受欢迎,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绣娘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非遗的活态传承,离不开机制创新的支撑。北川通过分类组建行业协会、创新选拔“文旅菁英”等举措,培育出108项非遗项目、19家非遗工坊,建立起完善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目前,羌绣、草编已双双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去年全县文创产品产值达5.5亿元,带动从业者年增收5000元以上。 在大禹文化陈列馆内,全息投影再现古老场景,孩子们通过AR设备隔空参与“大禹治水”,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据陈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增的5D飞行体验项目可以让游客一键“飞越”禹穴沟,陈列馆日均接待量已突破千人。以北川大禹IP为核心的原创动画《少年禹传奇》,在全国少儿频道播出后斩获同期收视率第一,其衍生文创产品在各景区热销,成为传播禹羌文化的新载体。 文旅+体育 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赛场热度引客来 日前,在川超现场,北川将北川老腊肉、云上石椅农特产品以及羌绣、水磨漆、草编等非遗文创产品“搬”到赛场外,引发抢购热潮。“开赛几小时就补了三次货,日销售额突破4.8万元。”商户张娜高兴地说。此外,抖音团购、比分竞猜等互动活动也吸引观赛群众1000余人次,间接带动消费4万元。 据了解,川超比赛期间,参赛队伍球员、教练、工作人员凭证件享受北川所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凭川超比赛票根或北川景区景点门票票根可免费获赠腊肉和品尝北川苔子茶……多种多样的营销福利带动了消费热情,让“体育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古斯都”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四届全国老年人健身大会广场舞交流活动等赛事接连落地。其中,广场舞交流活动吸引29个省市近800人参赛,带动千余名家属观光,农特产品销售额超500万元。北川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赛旅一体”,充分发挥赛事活动聚人气、引流量、促消费的效应,进一步带动了北川旅游业的发展。 文旅+农业 田间土物成“旅游好物”,羌风羌味醉游客 在曲山镇石椅村,绿丰园农家乐一房难求。老板娘岑敏正忙着准备“羌家九大碗”,她笑着说,“很多客人就喜欢‘羌味’。”除了品美食,游客还可以体验进寨仪式和跳沙朗、吹羌笛等非遗项目,探访林海石源景区等寨内秘境。据了解,今年1—10月,石椅村接待游客46.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02.0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78%、17.82%。 以美食聚人气,以节庆促发展。在永昌镇,白山羊美食节暨“羌家小厨”长桌宴热闹举行,现场设置吉祥迎宾、全羊盛宴、羌羊集市、羌歌羌舞、云上牧歌等八大展区,精选茶汤羊肉丸、羌山羊蹄等羌族特色美食,为游客呈现一批质量高、创意新、特色浓、味道佳的风味菜品。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白山羊是北川地方特色品种资源,201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4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为了推介“北川白山羊”品牌,北川通过举办美食节、厨艺大赛等形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深度感受北川独特的美食文化,为助推北川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北川打造了一批以“赏花采茶节”“枇杷节”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游玩,形成了集种植、观光、研学、康养等于一体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域联动 从“单点打卡”到“四季畅游”,全景北川火起来 羌年期间,为了给游客呈现一场冬日盛宴,北川精心准备了5大类20项活动、3条微度假线路。在旅游配套服务方面,北川同样下足了功夫:“云上北川”小程序实现智慧导览,停车位、充电桩与观景设施全面优化;“熊猫巴士”专线串联各景点,让游客出行更便捷高效;旅游从业人员经专业培训,服务亲切周到;游客中心配备无障碍设施,沿途设置融合羌族文化的休憩驿站,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通过构建‘一核两园三线多点’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和提质增效。”北川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打造了20余条精品线路,春季可赏花采茶、夏季可避暑摘果、秋季可赏林观光、冬季可玩雪泡泉;成功创建1个5A级、4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获得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上榜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 “一业兴,百业旺。”从赛场到茶园,从机场到秘境,北川的“文旅+”实践正在书写着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川将持续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羌族文化、感恩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推动“文旅+”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赵兴明 李嫣 文/图 北川宣 杨国华 张延 唐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