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JLN1gs1fx city.huanqiu.comarticle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林下经济“冒新芽” 乡村振兴“节节高”/e3pmh1nv4/e7td1t7it11月25日,冬日的暖阳穿透薄雾,洒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复兴镇板桥村的林间。虽已入冬,这里却一片繁忙景象:数十名村民俯身劳作,银色的地膜在林下蜿蜒铺展,如同为土地披上一层轻纱。他们熟练地覆膜、栽种,一株株中药材幼苗被小心翼翼地植入土壤,为这片沉寂的林地注入新的生机。为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木材储备质量,复兴镇板桥村示范点通过现有林改培,精心补种红椿、鹅掌楸等大径级木材1000亩,在此基础上,示范点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种植黄精、白及等中药材500余亩,林下经济种植完成度已达90%左右。与此同时,当地还同步修建了蓄水池、生产道路、巡护道及防火瞭望塔等一系列林业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规模化、稳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让这片山林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释放。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切实享受到了生态产业发展的红利。“我们岁数大的人在这里干活,一天挣一百多,还把家也照看到了,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照。”板桥村村民姜兵一边干着活,一边笑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话语里满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推动林下经济建设,更好地利用林下空间,深度与农、旅、业联动,让林子好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通川区林保中心开发利用股负责人朱凌燕说道。如今,复兴镇板桥村的林下经济示范点已初具雏形。通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通川区还将依托“森林四库”建设规划,发展林下人工菌类及林下种养产业,同步建设黄精、茯苓、虎杖等市场需求旺盛、附加值高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提速林下经济发展。层层叠叠的山林间,林木与药材共生,产业与生态共融,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与希望。一幅“林下生金”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通川徐徐展开。(尹国胜 唐军 文/图 通川区委宣传部)1764225173646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寒玥环球网176422517364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f31a4ece5ede66de235caf34d064844u1.png{"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11月25日,冬日的暖阳穿透薄雾,洒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复兴镇板桥村的林间。虽已入冬,这里却一片繁忙景象:数十名村民俯身劳作,银色的地膜在林下蜿蜒铺展,如同为土地披上一层轻纱。他们熟练地覆膜、栽种,一株株中药材幼苗被小心翼翼地植入土壤,为这片沉寂的林地注入新的生机。为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木材储备质量,复兴镇板桥村示范点通过现有林改培,精心补种红椿、鹅掌楸等大径级木材1000亩,在此基础上,示范点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种植黄精、白及等中药材500余亩,林下经济种植完成度已达90%左右。与此同时,当地还同步修建了蓄水池、生产道路、巡护道及防火瞭望塔等一系列林业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规模化、稳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让这片山林的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释放。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切实享受到了生态产业发展的红利。“我们岁数大的人在这里干活,一天挣一百多,还把家也照看到了,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照。”板桥村村民姜兵一边干着活,一边笑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话语里满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推动林下经济建设,更好地利用林下空间,深度与农、旅、业联动,让林子好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通川区林保中心开发利用股负责人朱凌燕说道。如今,复兴镇板桥村的林下经济示范点已初具雏形。通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通川区还将依托“森林四库”建设规划,发展林下人工菌类及林下种养产业,同步建设黄精、茯苓、虎杖等市场需求旺盛、附加值高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提速林下经济发展。层层叠叠的山林间,林木与药材共生,产业与生态共融,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与希望。一幅“林下生金”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通川徐徐展开。(尹国胜 唐军 文/图 通川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