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K8NnAn3y2 city.huanqiu.comarticle绵阳游仙:“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幸福” 16个公益创投项目圆满完结/e3pmh1nv4/e7td1t7it一张书桌、一个扶手、一次技能培训,这些看似微小的需求,正通过公益创投的巧妙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日前,四川绵阳市游仙区2025年公益创投项目交出暖心“成绩单”:16个公益项目圆满完结。这些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救助、为老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适配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单”“想要一张安稳的书桌”、“希望家里住着更安全”、“盼着邻里更亲近”……这些游仙群众朴实的愿望,构成了游仙公益创投的起点。区别于传统政府购买类民生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特点在“小”而“精”。“小”体现在单个项目金额多数在5万元以内,对项目实施主体的资格要求也较为宽松,一般社会组织均可参与。“精”体现在服务的针对性上,项目开始前,游仙区民政局向各类社会组织发布项目征集需求,各社会组织深入社区调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量体裁衣”设计包装项目,通过严格评审赢得实施资格。“我们通过公益创投,引导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民生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游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不再被动接受服务,而是主动“点单”,让服务更加精准化。机制创新多元协同汇聚合力游仙区公益创投的成功,得益于构建了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多元协同的运作机制。在资金筹措方面,游仙区民政局整合社会组织培育资金、未成年人关爱服务资金、养老服务资金、慈善项目资金等多方资源,形成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区级部门匹配相应配套资金,部分乡镇(街道)也自主发力实施公益“微”创投。自2019年探索实施以来,游仙区民政局年均整合资金40万元投入项目实施,并通过拨款引导的形式支持各镇街开展微创投项目上百个。这种“区级引导、镇街补充”的资金模式,既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又激发了基层的创新活力。在项目运作方面,单个项目周期控制在半年左右,既保证了服务效果,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部门负责精准引导,社会组织负责专业运作,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良性互动。效用延伸构建基层治理新生态在盐泉镇,25名儿童走进两弹城,通过沉浸式研学感受“两弹精神”;在魏城镇,7户困难家庭的房屋得到防水改造和电路更新;在小枧镇,5户老人家中装上了淋浴椅和安全扶手……游仙公益创投聚焦民生痛点,尤其为“一老一小”构建起坚实防护屏障。“这些项目很实在,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益群众纷纷表示。公益创投的力量不止于基础帮扶,更悄然重塑着社区精神面貌。开元南街40余名居民自发清理楼道、规整车辆,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李杜祠社区文化传播队伍用快板、诗歌激活传统文化基因;铁炉村移风易俗小剧场则以文艺力量传播文明新风尚……这些公益创投项目以本土文化为纽带,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形成了“大家一起建设、一起管理、一起享受”的治理新生态。公益创投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成为孵化组织、激活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引擎。截至目前,游仙区通过公益创投培育专业服务类社会组织7家、镇街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50余家。从单方面的“政府配菜”到多元参与的“群众点单”,从短暂的物质输送到持续的能力建设,游仙区公益创投模式正在用一个个“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幸福”。(赵兴明 李嫣 文/图 游仙融媒 杜畅)176430747694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张寒玥环球网176430747694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7a2154b651e77f93e1bd2b18b934dcdu1.png{"email":"zhanghanyue@huanqiu.com","name":"张寒玥"}
一张书桌、一个扶手、一次技能培训,这些看似微小的需求,正通过公益创投的巧妙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日前,四川绵阳市游仙区2025年公益创投项目交出暖心“成绩单”:16个公益项目圆满完结。这些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救助、为老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适配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单”“想要一张安稳的书桌”、“希望家里住着更安全”、“盼着邻里更亲近”……这些游仙群众朴实的愿望,构成了游仙公益创投的起点。区别于传统政府购买类民生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特点在“小”而“精”。“小”体现在单个项目金额多数在5万元以内,对项目实施主体的资格要求也较为宽松,一般社会组织均可参与。“精”体现在服务的针对性上,项目开始前,游仙区民政局向各类社会组织发布项目征集需求,各社会组织深入社区调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量体裁衣”设计包装项目,通过严格评审赢得实施资格。“我们通过公益创投,引导社会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民生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游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不再被动接受服务,而是主动“点单”,让服务更加精准化。机制创新多元协同汇聚合力游仙区公益创投的成功,得益于构建了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多元协同的运作机制。在资金筹措方面,游仙区民政局整合社会组织培育资金、未成年人关爱服务资金、养老服务资金、慈善项目资金等多方资源,形成了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区级部门匹配相应配套资金,部分乡镇(街道)也自主发力实施公益“微”创投。自2019年探索实施以来,游仙区民政局年均整合资金40万元投入项目实施,并通过拨款引导的形式支持各镇街开展微创投项目上百个。这种“区级引导、镇街补充”的资金模式,既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又激发了基层的创新活力。在项目运作方面,单个项目周期控制在半年左右,既保证了服务效果,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部门负责精准引导,社会组织负责专业运作,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良性互动。效用延伸构建基层治理新生态在盐泉镇,25名儿童走进两弹城,通过沉浸式研学感受“两弹精神”;在魏城镇,7户困难家庭的房屋得到防水改造和电路更新;在小枧镇,5户老人家中装上了淋浴椅和安全扶手……游仙公益创投聚焦民生痛点,尤其为“一老一小”构建起坚实防护屏障。“这些项目很实在,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益群众纷纷表示。公益创投的力量不止于基础帮扶,更悄然重塑着社区精神面貌。开元南街40余名居民自发清理楼道、规整车辆,社区环境焕然一新;李杜祠社区文化传播队伍用快板、诗歌激活传统文化基因;铁炉村移风易俗小剧场则以文艺力量传播文明新风尚……这些公益创投项目以本土文化为纽带,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形成了“大家一起建设、一起管理、一起享受”的治理新生态。公益创投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成为孵化组织、激活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引擎。截至目前,游仙区通过公益创投培育专业服务类社会组织7家、镇街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50余家。从单方面的“政府配菜”到多元参与的“群众点单”,从短暂的物质输送到持续的能力建设,游仙区公益创投模式正在用一个个“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幸福”。(赵兴明 李嫣 文/图 游仙融媒 杜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