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6wN4 city.huanqiu.comarticle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在这里触摸来自天外的信号/e3pmh1nv4/e3pmh21pv在广阔的宇宙天象里,永远有人类探索不完的秘密。而在这其中,对于很多天文爱好者来说,“暗物质”是一个相当神秘而特殊的存在。现在地面和空间的大量观测表明,宇宙最主要的部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也是促使星系形成和演变的幕后推手,但是物理学家尚未观测到这种神秘的物质,人类只弄清了宇宙构成的百分之五。用一位天文爱好者的话来说,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醉又心碎的数字”。但是这种状况在2017年开始有所扭转。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已于2017年12月20日8时45分成功跟踪、接收到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首轨X频段下行数据,到8时52分完成任务数据的接收、记录,并传输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这一成功接收,标志着“悟空”和地面站星地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正式开通。 暗物质卫星自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帧数传数据以来,卫星地面支撑系统累计接收数据494轨,累计接收原始数据文件约2.4TB,生成科学数据产品41类,总计110606个,数据产品总量约5.5TB。截至2016年3月17日,暗物质卫星在轨飞行92天,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完成了三分之二天区的扫描。从此,暗物质对于我们不再是黑洞洞的一片了。而在这其中,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目前,喀什站园区有5套天线系统,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周边中亚地区,特别是新疆自治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综合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自建立以来,喀什站先后共接收三十余颗国内外卫星的数据,累计接收卫星数据近五万轨,数据接收成功率常年稳定在99.2%以上。到2017年,年接收卫星数据量突破11000轨,每天接收数据任务量平均都在30轨以上。很多媒体报道时都会这样描述:“喀什站的建成和运行,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西部地区卫星遥感数据接收方面的空白。”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特殊的帕米尔大道96号帕米尔大道96号,这是帕米尔大道上第一家地址。从一个直角拐角处转过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道钢筋水泥铸成的滑动门。确认好车辆可进入后,几个人高马大的门卫合力把滑动门往两边推开。如果是在日暮时分,第二道关卡往往是一头凶猛善战的狼犬。随后人车分流,人从园区侧门进入,过安检,刷闸机,方可进得园内。显然这是一个相当特殊且高大上的地方,虽然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来说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庭院深深”的园区到底是做什么的。但对于1988年生人的张钜锋来说,这份特殊还有相当的一份亲切感在里面。自从毕业后,他就一直待在这里,见证了喀什站从简陋、荒凉到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张钜锋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是南方人,也在南方上的大学,后来随着父辈北上援疆,现在相当于是“疆三代”。决定在新疆扎根前,也曾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体验生活。在经过短暂纠结后,张钜锋很明确地感觉到,“那不适合我”。客观来说,虽然喀什古来便是咽喉枢纽、文化名城,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但是本地的生活条件却算不上太好。站里的工作人员如果想买点生活用品,要去很远的超市,而且因为当地特殊的社会环境,娱乐生活少得可怜,晚上吃完饭基本就只能宅在家里看看电视,一成不变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留住这帮年轻人的心就成为站长王建平考虑的首要问题。“作为站长,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为大家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大家高高兴兴地上班。”王建平告诉记者,喀什站现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食堂面积扩大了,员工宿舍条件改善了,还建了一个小型招待所。“安居才能乐业”。这些年来,站里积极组织开展各项集体活动,扫雪、种树、种菜,雪山庆党生日,军民共建参观学习,兄弟单位相互联谊等,这些活动,把喀什站工作人员的心慢慢凝聚在一起。恪尽职守 以苦为乐但即便是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对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很奢侈的。每天每个时段都有卫星过境,所以接收工作不能停,是典型的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部门。早至7点半,晚至凌晨3点,都要有人值守岗位。人少、任务多,突发事件多,为保证完成运行工作,这里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有次卫星发射,喀什站准备接收工作如火如荼,宋泽亮妻子手术住院20天无人照顾,4岁的女儿也没人接送,腾不出身的宋泽亮只能请亲戚朋友帮忙照顾和接送;李军华结婚时正赶上喀什站站网二期改造项目,婚假没休,产假也只休了50天;高雅妮婚礼时间正好与暗物质卫星接收时间冲突,婚礼后第二天就来上班了;杜卫波女儿出生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家……这样的故事,在喀什站可谓数不胜数。对于喀什站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工作的常态。“扎根西部边疆,服务社会发展”几个大字,他们谁都没有说出口,却是每天都实实在在落实在行动上。现在,喀什站主要接收我国环境减灾系列卫星、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资源三号、实践九号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列卫星、美国Landsat卫星、法国SPOT卫星、法国Pleiades卫星,以及我国空间科学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国内外卫星数据。15172736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全环球网151727364000011[]{"email":"chenquan@huanqiu.com","name":"陈全"}
在广阔的宇宙天象里,永远有人类探索不完的秘密。而在这其中,对于很多天文爱好者来说,“暗物质”是一个相当神秘而特殊的存在。现在地面和空间的大量观测表明,宇宙最主要的部分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也是促使星系形成和演变的幕后推手,但是物理学家尚未观测到这种神秘的物质,人类只弄清了宇宙构成的百分之五。用一位天文爱好者的话来说,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醉又心碎的数字”。但是这种状况在2017年开始有所扭转。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属的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已于2017年12月20日8时45分成功跟踪、接收到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首轨X频段下行数据,到8时52分完成任务数据的接收、记录,并传输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这一成功接收,标志着“悟空”和地面站星地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正式开通。 暗物质卫星自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帧数传数据以来,卫星地面支撑系统累计接收数据494轨,累计接收原始数据文件约2.4TB,生成科学数据产品41类,总计110606个,数据产品总量约5.5TB。截至2016年3月17日,暗物质卫星在轨飞行92天,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完成了三分之二天区的扫描。从此,暗物质对于我们不再是黑洞洞的一片了。而在这其中,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目前,喀什站园区有5套天线系统,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周边中亚地区,特别是新疆自治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综合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自建立以来,喀什站先后共接收三十余颗国内外卫星的数据,累计接收卫星数据近五万轨,数据接收成功率常年稳定在99.2%以上。到2017年,年接收卫星数据量突破11000轨,每天接收数据任务量平均都在30轨以上。很多媒体报道时都会这样描述:“喀什站的建成和运行,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西部地区卫星遥感数据接收方面的空白。”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特殊的帕米尔大道96号帕米尔大道96号,这是帕米尔大道上第一家地址。从一个直角拐角处转过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道钢筋水泥铸成的滑动门。确认好车辆可进入后,几个人高马大的门卫合力把滑动门往两边推开。如果是在日暮时分,第二道关卡往往是一头凶猛善战的狼犬。随后人车分流,人从园区侧门进入,过安检,刷闸机,方可进得园内。显然这是一个相当特殊且高大上的地方,虽然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来说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庭院深深”的园区到底是做什么的。但对于1988年生人的张钜锋来说,这份特殊还有相当的一份亲切感在里面。自从毕业后,他就一直待在这里,见证了喀什站从简陋、荒凉到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张钜锋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是南方人,也在南方上的大学,后来随着父辈北上援疆,现在相当于是“疆三代”。决定在新疆扎根前,也曾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体验生活。在经过短暂纠结后,张钜锋很明确地感觉到,“那不适合我”。客观来说,虽然喀什古来便是咽喉枢纽、文化名城,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但是本地的生活条件却算不上太好。站里的工作人员如果想买点生活用品,要去很远的超市,而且因为当地特殊的社会环境,娱乐生活少得可怜,晚上吃完饭基本就只能宅在家里看看电视,一成不变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留住这帮年轻人的心就成为站长王建平考虑的首要问题。“作为站长,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为大家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大家高高兴兴地上班。”王建平告诉记者,喀什站现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食堂面积扩大了,员工宿舍条件改善了,还建了一个小型招待所。“安居才能乐业”。这些年来,站里积极组织开展各项集体活动,扫雪、种树、种菜,雪山庆党生日,军民共建参观学习,兄弟单位相互联谊等,这些活动,把喀什站工作人员的心慢慢凝聚在一起。恪尽职守 以苦为乐但即便是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对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很奢侈的。每天每个时段都有卫星过境,所以接收工作不能停,是典型的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部门。早至7点半,晚至凌晨3点,都要有人值守岗位。人少、任务多,突发事件多,为保证完成运行工作,这里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有次卫星发射,喀什站准备接收工作如火如荼,宋泽亮妻子手术住院20天无人照顾,4岁的女儿也没人接送,腾不出身的宋泽亮只能请亲戚朋友帮忙照顾和接送;李军华结婚时正赶上喀什站站网二期改造项目,婚假没休,产假也只休了50天;高雅妮婚礼时间正好与暗物质卫星接收时间冲突,婚礼后第二天就来上班了;杜卫波女儿出生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家……这样的故事,在喀什站可谓数不胜数。对于喀什站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工作的常态。“扎根西部边疆,服务社会发展”几个大字,他们谁都没有说出口,却是每天都实实在在落实在行动上。现在,喀什站主要接收我国环境减灾系列卫星、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资源三号、实践九号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列卫星、美国Landsat卫星、法国SPOT卫星、法国Pleiades卫星,以及我国空间科学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等国内外卫星数据。